行业知识

行业知识 行业知识

不同安全等级的安全光栅选型差异是什么?

作者:戈瑞电子 浏览量:5
发布时间:2025-09-16

    不同安全等级的安全光栅,其选型核心差异源于国际标准定义的性能等级(PL)和类别(Category),这直接决定了其设计架构、可靠性及适用场景。选型本质是进行风险评估后的决策,以确保安全防护与机械风险相匹配。
1. 核心架构与可靠性差异
    安全光栅主要分为Type 2(类型2)、Type 3(类型3) 和Type 4(类型4),等级依次提高。
    Type 4(最高等级):对应PL e等级。采用冗余双通道设计并具备完善的实时自我诊断功能。内部两套独立系统持续交叉检测(Cross-checking),任何单一故障(如灯管、电路、处理器损坏)都会被立即识别并触发安全停机,确保不会因一个故障而丧失保护功能。其诊断覆盖率极高,抗干扰能力最强。
    Type 3(中等等级):对应PL d等级。同样采用冗余架构,但自我诊断能力弱于Type 4。它能检测到绝大多数故障,但在某些特定单一故障情况下,可能存在安全功能暂时失效的风险。其可靠性和诊断覆盖率属于中等水平。
    Type 2(基础等级):对应PL c等级。采用单通道架构,仅进行周期性自检。无法实时检测所有故障,存在故障未被发现的可能性,可靠性最低。
2. 选型应用场景差异
    高风险应用(如大型冲压机、机械压力机、剪切设备):必须选用Type 4光栅。其极高的可靠性是防止严重或致命伤害的技术底线,满足最高安全完整性要求。
    中风险应用(如折弯机、注塑机、机器人工作单元围栏):可选用Type 3光栅。它在提供足够安全防护的同时,成本效益比Type 4更优,适用于可能造成重伤但非致命的风险场景。
    低风险应用(如区域防护、人员通行检测、轻工装配线):可考虑Type 2光栅,适用于仅可能造成轻伤的风险。但目前趋势是更多选择更高等级产品以提升安全性。
总结而言,选型差异体现在“架构冗余”和“诊断覆盖率”上。等级越高,设计越复杂,故障容错能力越强,成本也越高。必须依据机械的风险评估结果(危害的严重程度、频次和可能性)选择对应PL等级的光栅,严禁为降低成本而降级使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