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全光栅的精度等级主要依据安全光束间距(相邻两束红外光的垂直距离)来划分,光束间距越小,检测物体的尺寸越小,精度越高。同时,精度等级需与安全等级(如 Type 2/4)、应用场景的风险等级匹配,具体划分逻辑如下:
一、核心划分标准:光束间距与检测能力
精度等级直接由光束间距决定,常见分为以下四类:
超高精度(5~10mm)
可检测直径≤10mm 的物体(如手指),适用于半导体、精密电子等需防护细小部位的场景,需搭配 Type 4 安全等级(高可靠性)。
高精度(10~20mm)
检测最小物体约 20mm(如手指或手掌),用于小型冲压机、机器人协作区等,Type 4 安全等级为主流选择。
中精度(20~40mm)
检测手掌或手臂(≥40mm),适用于折弯机、剪板机等通用机械,可匹配 Type 2 或 Type 4 安全等级(依风险高低而定)。
低精度(50mm 及以上)
检测人体躯干或大型物体,用于仓储门禁、区域隔离等场景,通常采用成本较低的 Type 2 安全等级。
二、与安全等级的联动规则
精度等级需结合安全等级(Type 2/4)满足不同风险场景的安全标准:
Type 2(低至中等风险):单通道设计,响应时间≤30ms,适用于中低精度(20~50mm),如普通传送带,需配合急停装置。
Type 4(高风险):双通道冗余设计,响应时间≤20ms,支持高精度(5~40mm),如冲压机,可独立实现安全防护,需通过 EN ISO 13849-1 等认证。
三、选型逻辑:场景驱动精度匹配
防护对象优先级
手指防护:必须选择≤20mm 光束间距 + Type 4(如电子装配线)。
躯干防护:≥40mm 光束间距 + Type 2 即可(如物流通道)。
设备风险等级
高风险设备(如高速压力机):需 Type 4+10~20mm 精度,确保快速响应。
低风险设备(如自动包装机):可选 Type 2+30~50mm 精度,平衡成本与防护。
环境适应性
粉尘 / 振动场景:中低精度(如 40mm)容错率更高;洁净环境可选用高精度(如 10mm)。